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深圳杰福仪器仪表公司走进“两化”深度融合

来源网址:http://www.dghwsj.com/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是指信息化在装备制造业战略转型层面上发生的融合,是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引领产品技术、设计制造、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人才队伍建设和国家政策取向等多方面的变革,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以及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过程。

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界定内涵

两化融合的概念形成于党的十七大,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其融入到工业企业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引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两化融合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使信息化和工业化不再相互独立进行,彼此不可分割。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明确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两化深度融合是指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资源、信息化标准等信息化要素,渗透和融合到工业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所有领域中,形成新型的企业经营方式、组织形态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过程。两化深度融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一般性应用,而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更加高效地有机结合、更有力度地互动发展,是对两化融合在战略层面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是指信息化在装备制造业战略转型层面上发生的融合,是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引领产品技术、设计制造、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人才队伍建设和国家政策取向等多方面的变革,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以及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过程。

两化深度融合是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大国,但装备制造业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发展大而不强。推进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将促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装备制造业的各个层面,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业务流程到产业体系,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价值链,从而促使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两化深度融合是实现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

传统装备制造业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为显著特征,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装备制造业的能耗、二氧化碳排量、二氧化硫排量在全社会中的占比很高。推进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环境监测系统,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加强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实现装备制造业的节能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两化深度融合是加强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

两化深度融合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发展目标。我国也已经确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了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装备制造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两化深度融合下的装备制造业将大力推动和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也将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装备和基础保障,成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随着我国装备产品数控化改造的逐步实施,数控机床等装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装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某些大型装备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不相上下。目前,我国已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重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大型快速数控自动冲压生产线也已成功运行。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由2005年的36.3%提高到2010年的52.5%。此外,1.5万吨级水压机、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919大型客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等重大产品和所需材料的研制成功,也体现了我国装备制造产品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有效融合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纷纷使用PDM、SAP、ERP、MES、SCM、CRM等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关键设备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最优化及生产管控一体化。数据显示,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建立财务系统的企业达到89%,建立难度较大的ERP系统的企业达到60%。财务数据库和人事管理数据库已基本普及,产品/技术、库存管理、客户管理数据库应用分别为65%、60%、48%。机械、汽车等行业的排产计划、车间物料管理、车间设备管理等业务系统的普及率达到85%,企业实现数据共享的比例接近90%。

随着企业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装备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分析越来越多,相应的产品试验也越来越多。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多为一个系统,而系统设计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软肋”。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研发制造的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已成为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信息化的一个重点。

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另外一个路径是转变研发制造模式,具体包括如下做法:一是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水平,鼓励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展;二是推进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研发设计环节计算机辅助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研发设计模式。加快船舶、汽车、飞机等行业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系统的综合集成,完善产业链协同设计体系,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三是逐步深化产品开发和工艺流程的智能感知、知识挖掘、工艺分析、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

促进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

推进以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重点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强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是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又一途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与各类业务相融合,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与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进入网络集成创新阶段。通过信息网络搭建起来的企业内或企业之间的各种数字综合应用集成平台,实现跨系统、跨专业、甚至跨区域业务的集成与协同,产生虚拟制造、转移制造和全球协作制造等一系列新型制造模式。依托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产生一批第三方管理信息平台。针对属于离散型制造业的装备制造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是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要在若干行业各选若干家企业,建立以生产与管理系统集成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和体系。

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是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不仅仅做附加值低的加工装配环节,而且向附加值较高的前端和后端延伸,这将有利于我国装备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渐走向高端,从而使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和升级。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是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要途径。

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业生产、加工、装配所开展的服务活动,构成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产业体系。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以及各类中介等制造的前端活动;围绕制造过程的下料配送、维修、检测、备件配件供应、生产线的上线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改造等;从单机提供到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以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还包括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着眼,废旧产品的回收等服务活动。

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对策措施

贯彻落实两化融合评估与考核机制

一是要试行推广《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并根据试行情况进行不断修改完善;二是要加快建立以第三方评估为主,企业自评估为辅的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机制,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开展自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加强对企业管理、生产制造与产品信息化的支持;三是要引导和支持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健全企业信息化领导机构,并将企业信息化加入考核体系;四是要鼓励各地方企业监管机构建立体现两化深度融合本质要求、具有区域间可比性的综合指标体系,为衡量各地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提供依据;五是要通过评估工作掌握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的总体情况,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树立标杆企业和标杆模式,引导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

广泛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工程

一是要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中,围绕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典型示范;二是要针对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不同环节、领域和地区,组织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树立一批示范区域、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三是要引导装备制造企业主动加强与信息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装备制造企业与信息服务企业对接、合作的成功经验,支持开展企业多种形式的融合,促进信息化应用;四是要组织开展以促进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巡回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展示展览、会议论坛和各类媒体,扩大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推广范围和深度,加强交流与宣传,促进经验分享和成果传播,提高产业界、企业界对两化融合重要作用的认识。

加快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

一是要研究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服务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和发展集信息化规划、咨询设计、项目实施、系统运维和专业培训为一体的信息服务业;二是要建设和完善面向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产业转化、现代企业管理、展示交流等一系列集成服务功能,促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三是要研究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机制,以特定行业、特定地区为试点,建设一批“两化”融合服务产业园区,使其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要建立非政府组织中介服务体系,培育传统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开展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拓宽金融渠道

一是要设立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整合资源,重点加强对两化融合技术研发、试点示范项目、信息化服务平台、重大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对于销售信息化装备给予一定比例退还增值税的优惠,对于进口信息化装备给予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导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社会资金投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组织有关银行、大企业和国外资本,出资建立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风险投资基金。

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

一是要鼓励采用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创新“两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提供信息化人才支撑;二是要加强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要鼓励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装备制造企业开展针对产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支持有关信息技术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推进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各类行业信息化应用复合型人才;四是要鼓励开展信息技术联合创新、应用示范、人才培训和评估认证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国内相关组织和企业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修订。